9月2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9月2日。1905年的这一天,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今天还是优秀演员基努·里维斯的生日,生日快乐!

首先来说一说1905年的这一天,清朝正式废除科举制度。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各种批判,包括对八股文的批判,等等。我觉得当时主要是为了革命,为了中国社会能够向前进,所以做这样武断的批判还算是能接受吧。但实际上任何事情都要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上去看。从隋朝开始绵延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应该说是中国对世界政治体制最大、最智慧的贡献。中国科举制度的基本理念,以及由科举制度形成的“官吏分开”的制度,实际上就是现在西方通用的文官考试制度,以及西方所有的“民选官”和“任命官”分开制度的雏形。中国早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制度,而在那个时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还远远落后于中国。实际上,西方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实行的始终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封建制度”,始终都是靠贵族之间的联姻,从来没有出现过能够让平民向上流动的制度,西方的平民从来没有向上流动的机会,也不可能进入到社会的管理阶层。

其实这也是美国在建国时考虑的问题,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靠什么力量能够凝聚在一起。最后美国人认为让这个国家有凝聚力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 Social Ladder——向上的阶梯。人民有了向上的阶梯,就有了奋斗的方向,人民对这个国家就有认同感,就愿意生活在这个国家,因为大家看到了希望。当一个社会里平民没有向上的阶梯,永远都是贵族世袭的时候,对平民来说,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这就是西方始终没有形成能够延续很长时间的大帝国的原因。因为一个大帝国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来的,军事也好或者其他什么方式也好,都需要给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提供一个向上的阶梯。罗马帝国最后只剩下了“军功”这唯一向上的阶梯,平民要想向上走就只能靠打仗,谁能打谁就能上来,但是上来以后很多人就变成了独裁者。所以在西方建立起来的这些国家,由于都没有设计出像科举制度这么聪明的向上的制度,所以就不停地分裂,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很有凝聚力的大帝国。

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科举制度给全体人民提供了向上的阶梯,让整个国家有凝聚力。不管生活在琼州,还是广州,不管我生活在西南,还是东北,都有这条向上的阶梯,通过个人的努力,最后有可能当上宰相,有可能当上刺史或者能当一个县令。这种科举制度的政治智慧凝聚了这个国家的人民,凝聚了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所以才维持中国这个大帝国长时间不会分裂。

科举制度考什么内容也很重要,它考的不是物理、化学,而是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儒家学说。所谓“四书五经”就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儒家经典入门书,与《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这个考试内容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作为统治者,如何来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如何才能让遍布在这个国家的所有管理者都跟自己一条心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大家洗脑。那怎么洗脑呢?就是靠考试,因为我考什么你就得学什么,大家学的就是儒家“四书五经”那套东西,十年寒窗总会把“忠孝礼义廉”这套东西都记在脑子里。就是靠这套东西,在没有电视、没有电报、没有强大通信的情况下,使这个国家始终保持着统一而没有分裂。

大家都是“十年寒窗”,接受了同样的教育,都被洗了脑,所以即使出现了以下这种极端状况也是不用担心的:比如一个人金榜题名考上了,另一个人却名落孙山没有考上。结果这位金榜题名者从朝廷出来的时候拿着一纸任命书——兹任命某某某去某地当县官,在路上不幸被人杀了,另一位名落孙山者却拿着这张任命状冒名顶替当官去了。即使有这种极端的状况出现,这个冒名的人上任以后也不会去搞分裂,因为大家所受的教育是一样的,要干的事情也都一样,就是把该收的税收了,把该征的兵征了,大家一样都会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因为所有的人学的都是这套“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不是落后、不是八股,这是统治者统治大帝国的智慧。如果这个科举考试考的是科学,那完全会是另外一番状况,科学就是真理,真理会越辩越明。当一个人学了很多科学知识的时候,那就会经常质疑很多问题。这样如果你在远方当县长,或者当州长的时候,就可能会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为什么要把税千里迢迢地交到长安去?”在这些人的管理下,这个国家就会慢慢地分崩离析,就会解体。所以科举考试不考那些科学的东西,就只考“四书五经”,目的就是给大家洗脑。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极为智慧的,因为在科举制度实行之前,也就是汉朝初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分裂问题。当时的皇帝都不敢再分封自己的儿子、孙子去别的地方,因为一旦把这些子孙分封出去,老皇帝一死,大家就会觉得凭什么你当皇帝。我有地盘,还有军队,我也要当皇帝,于是为了争夺皇位就互相打起来了。所以从汉朝开始,所有的皇亲谁都别出去做官,大家都在皇宫待着,都在首都待着,因为他们一出去,就会造成这个国家的分裂。那外面的地盘谁来管理呢,就让平民来当官,让平民来管理。汉朝最开始想到的叫“举孝廉”,就是如果你“孝”、你“廉”,那说明你这个人人品比较好,那就可以来当官,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质朴的想法。“举孝廉”需要大家去推举,最后为了被“举”,大家就拼命地表现自己如何“孝”、如何“廉”,甚至每天吃糠咽菜,父母去世了就一直跪在坟前,一跪都能跪好几年,恨不得什么都不干了。

汉朝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孝”,父母去世要举行厚葬,最后导致这个国家三分之一的财产都被埋到地底下去了。大家比着“孝”,只有“孝”才能做官。中国人盖房子花不了多少钱,因为当时盖的基本都是木头房子,但是修墓却很讲究,一个墓要花很多钱去建。中国这一点和西方正好相反,西方是用石头盖房子,那房子可以一千年不倒,所以今天大家看很多的西方古城堡都保存得特别好,而我们的古城却很难保护。这其实不是我们不保护古建筑,而是因为中国的很多古建筑都是用木头建的,你怎么保护它最后也得烂掉。咱舍不得用石头建房子,但舍得用石头建墓,这在西方可是没有的。

汉朝时期的墓都建得特豪华,陪葬也特别多。到三国的时候,曹操就觉得厚葬实在是不行了,如果再厚葬这国家的财富就全都给埋地底下了,就开始提出了薄葬。但盗墓的最高兴,为什么大家都爱盗汉墓,就是因为汉朝“举孝廉”,墓里埋的东西多,所以只要盗墓者发现了汉墓那就发财了。汉墓中出土的东西,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宝贝,包括什么金缕玉衣等。

到了三国以后,大家就觉得这个“举孝廉”的方法不行了,三国时期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大家认为世家子弟的品行好,所以就都是世家子弟当官,结果变成了整个国家就这几个大世家。到东晋王朝成立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是指以首任宰辅王导为首的王姓世家大族,而“马”是指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可见世家大族已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东晋王朝取得淝水之战大捷时,朝中宰相谢安、前线主将谢玄,都属于谢姓这一世家大族。所以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句,是感叹昔日东晋王朝最显赫的王家与谢家这两家世家大族,如今也已销声匿迹,其豪华的深宅大院也已变成普通百姓的低矮住宅。燕子筑窝有一个特点,每年都在同一地点,历久不变。由于朝中当官的全是姓王的和姓谢的两家,所以后来大家觉得这种制度也不行,民间还是能出人才的,凭什么就这几个世家大族的人当官,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他们的权力太大的时候还会阴谋篡权,这就更没法办了,所以这种“九品中正制”的做官制度也不够智慧。

于是,从隋朝开始就实行“开科取士”的新制度,也就是让大家都来考试,从中挑选人才,结果这么一考发现果然到处都是人才。所以这种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经过不停地调整改良,逐渐完善了起来。这比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改变得还多。比如说在唐朝的时候,科举考试也分地域,当时也是长安地区招得多,其他地方招得少。今天很多人说高考不公平,这个地方招得多,那个地方招得少,科举也一样。当年白居易就是“冒籍”考上的,“冒籍”相当于今天的高考移民,在当时其实是犯法的。白居易不是宣州人,他是通过一个亲戚把户口迁到了宣州,因为那儿人招得多,所以最后白居易考上了。当时的科举考试还有很多规定,比如说商人不许参加考试,因为大家都觉得商人就是唯利是图,商人要是当了官,那能不贪吗?李白就因为他爸是商人而没考成。

科举制度把绝大多数的人才都拢进了政府,所以中国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有创意的中央政府。而西方的大部分人才都在民间,所以西方的传统就是在民间保持着强大的创意,而政府始终没有太多的创意。但是中国由于采用了科举制度,人才全进了政府,所以民间并没什么创意。一直到今天,中国都是政府的创意极其强大,这和西方具有很大的区别。后来科举考试制度经过不断调整,突然有一天发现这朝里头怎么净是说浙江话、江苏话的,连皇帝自己都听不懂了,因为人家浙江、江苏的人都太能读书了。后来一看这样不行,就说咱们还是分南北榜吧,政府里的人不能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也得进政府,这样皇帝才能通过来自不同地域的官员了解这个国家,不能只有浙江、江苏两个省份的人来统治整个国家。于是当时就分了南北榜,北榜的成绩肯定没有南榜高,就和现在的高考一样,如果你在北京考清华大学肯定比在其他地方容易。后来在不同的朝代,由于有少数民族的问题,科举榜又分成了满蒙榜、汉人榜等,后来又给当官的孩子单列了一个榜,所有的“官二代”以九十取一的比例另外录取。当时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平衡,但科举制度在中国和世界上一直都是最先进的制度。

今天还是基努·里维斯的生日,生日快乐!原来那么帅的基努·里维斯这两年也变胖了,可能是因为他找了一个女朋友,这个女朋友是周信芳的孙女,叫周佳纳。周信芳的儿子,也就是基努·里维斯的女朋友的爸爸,开了一家洛杉矶最好吃的中餐馆,叫作“周先生”。基努·里维斯经常去那儿吃饭,后来就和人家的女儿谈上恋爱了,估计因为这“周先生”的中餐太好吃,他才变胖了。现在网上流行一句话,“五月不减肥,六月张惠妹,七月还在吃,基努·里维斯”,就是在调侃基努·里维斯变胖了。基努·里维斯也很喜欢中国,他还与中国人合作拍了一部中国电影《太极侠》,他要拍的下一部中国电影我已经看到剧本了,正在筹备当中。他演中国电影可能是因为他本身也是混血儿,还有一点点中国基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