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来到了9月6日。1901年的这一天,美国总统麦金莱被刺杀;1998年的这一天,伟大的导演黑泽明逝世;2007年的这一天,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逝世,他继承了意大利最美好的古典音乐传统,曾经带给全人类无数美好的音乐,纪念他!”

首先说我最想说的黑泽明大师。1998年的这一天,伟大的导演黑泽明逝世,纪念大师黑泽明!电影从诞生至今一共才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电影史中,能称得上伟大的电影大师的人,扳着手指头都能数出来。有的电影大师一辈子只拍了一部伟大的电影,比如格里菲斯导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等等。像黑泽明这样一生中不停地拍出伟大的电影,不停地给全世界的电影工作者带来启迪的导演还是非常少的。黑泽明的最伟大之处就是他将整个电影的深度推向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让大量的电影导演认识到电影不光可以拍各种梦,拍各种吃喝玩乐,不光可以娱乐,还可以把人性拍得如此深刻。无数的大导演都说自己曾深受黑泽明导演的启发,包括斯皮尔伯格导演,还有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也受到了黑泽明的影响。当年在黑泽明处于低潮期的时候,乔治·卢卡斯导演还专门帮黑泽明募集资金,支持他心中的偶像继续拍摄伟大的电影。再包括后来的好莱坞大怪才昆汀·塔伦蒂诺,昆汀导演的电影《杀死比尔》等,一看就知道是在向黑泽明致敬,各种武士刀、各种拍法都和黑泽明导演的电影一模一样。

黑泽明是日本武士家庭出身,所以他开创的武士电影在日本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拍法,标准到武士必须从画面左方跑出来“叮咣叮咣”开打,打完以后从画面右方跑出去,这有点儿像我们京剧舞台的上场和下场。昆汀·塔伦蒂诺拍的《杀死比尔》也是,这人拿着日本战刀从画面左边出来,“叮咣叮咣”打一通,然后从画面右边出去。黑泽明的武士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导演,在我们中国的中生代导演的作品中,都能清楚地看到黑泽明的影子,比如说陆川导演的电影、管虎导演的电影等等。我经常看到我们中国导演拍出的电影是在向黑泽明致敬,或者向黑泽明学习,不管黑泽明是大家心里的一个魔鬼,还是一个美好的象征,很多导演在拍电影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就把心目中的那个黑泽明给端出来。

其实黑泽明这样的一个电影大师,影响的不光是观众,他影响的是整个电影史和整个电影文化,以及各国的那种偶像式的大导演。黑泽明也是第一个在西方获奖的亚洲导演,他获奖的电影是著名的《罗生门》。虽然《罗生门》这部小说原来就很有名,但是因为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这个词才最终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俗语。人们说这个事“罗生门”了,意思就是说这事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说明这个事已经搞不清楚了,这人说是这样的,那人说是那样的。《罗生门》这部电影和好多伟大电影的命运一样,最初在日本公映的时候曾经彻底失败,不管是日本的影评界,还是日本的观众,全都不买账。大家说这是什么电影,这电影怎么分了好几段,事件之间根本没有联系。但是紧接着《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就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在法国公映的时候也大获成功,于是日本人突然又觉得“这个电影太伟大了,太好了!”于是大家又都跑去看。可见亚洲的文化总是这样,至少在这一百多年当中总是被西方文化带领着,西方人说这个好,于是大家就觉得这个不错。我们中国也是这样,有些导演的电影在国内上映,大家都觉得怎么这个电影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太没意思了,但等这电影在戛纳得一大奖,大家就又觉得这个电影还不错,重新翻出来看。没办法,因为电影这东西,绝对是西方的东西,西方的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的整个电影文化。

西方的电影之所以底蕴深厚,在于西方有两个好的传统,一个是油画传统,一个是文学传统。西方的油画最讲究的是光影,光影在西方有非常深厚的基础;西方的文学讲究人物的塑造,“光影”和“人物”这两样东西具备了,就具备了好电影最重要的东西。但是黑泽明打破了这个魔咒,他第一个获得西方大奖,而且一共获得了三十多项各类大奖,他的影片还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还是唯一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导演。在电影圈一提到黑泽明,所有人都有高山仰止之情,我也是,黑泽明的每部电影我都看过。在美国好莱坞,大家把黑泽明称作“日本的莎士比亚”,他的贡献堪比莎士比亚,而且黑泽明也非常热爱莎士比亚,他电影中人物不管是穿日本战袍的,还是穿日本和服的,都有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影子。尤其是黑泽明有一部电影叫《乱》,完全是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这个剧本改编成了日本电影,讲的全是家庭的事情、父子关系等。在日本他被称作“天皇黑泽明”,是一位伟大的导演。

黑泽明直到八十多岁还在拍电影,他八十多岁时拍的最后一部电影叫《袅袅夕阳情》,此时他导演的境界已经到了一种完全空明的状态。从黑泽明一生所拍的电影中,大家能看到一个有智慧的男人的成长,从内心的纠结,对事情的“罗生门”式的看法,一直到最后内心的空明。《袅袅夕阳情》的情节特别简单,但这部电影很让我感动,尤其感动我的情节是,学生每年回来给老师过生日,每次过生日的时候,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仪式。大家都拿一个特别大的杯子,倒满啤酒,一起咕咚咕咚喝下去,然后全体学生喊:“准备好了吗?”老师说:“还没有。”其实大家是在问准备好面对死亡了吗?日本这个民族对于“死亡”的概念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觉得“死”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什么时候都不能提“死”,不能随便说“去了”“没了”等。但在日本不是这样,日本民族认为死亡是跟樱花一样的,所以对死亡并不恐惧。电影中每次学生都问:“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老师说:“没准备好。”一直问了17年,在最后一年学生们问,老师还是说:“没准备好。”但是还没等到下一年学生再来,老师在弥留之际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小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捉迷藏的时候大家都要喊:“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他就大喊:“没准备好!”然后继续找藏身的地方。那个电影让我很伤感,他一直在寻找,但老找不到藏身的地方。小伙伴们一直喊:“准备好了吗?”他就一直说:“没准备好。”最后他终于找到一个地方躲进去了,于是他喊:“准备好了!”整个故事非常简单,非常平和,非常空明,这就是黑泽明的最后一部电影《袅袅夕阳情》。大家有机会应该把黑泽明的电影都找来看一看,艺术家是无国界的,黑泽明是伟大的。

1901年的这一天,美国总统麦金莱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刺杀。其实麦金莱挺倒霉的,如果说像林肯那样被种族极端主义者刺杀还能说得出原因,可麦金莱被刺杀根本就找不着原因,刺杀他的只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就是看不上这些王公贵族,就去刺杀他。这些无政府主义者还曾经刺杀过茜茜公主,其实也是毫无道理,他们本来想去刺杀部长,结果跑到那儿一看部长没在,正好看见了茜茜公主走在大街上,当时茜茜公主是奥匈帝国的皇后,于是就莫名其妙地把她刺杀了。

这位美国总统麦金莱也是被无政府主义者无端地刺杀的。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也跟大家讲一讲美国总统的魔咒。这个魔咒特别有意思,但对美国人民来说很悲惨。大家知道美国总统任期四年一届,在以零结尾的年份里上任的总统就是二十年一遇,所以,美国是每二十年就会出现一个在×××0年上任的总统。但从1840年开始,已经有连续七任在以零结尾的年份中上任的美国总统在任内死于非命,有被刺杀的,有病死的,还有吃螃蟹吃死的。这些总统都有谁呢?首先是1840年当选的威廉·哈里森总统,这位哈里森总统是将军出身,他曾经屠杀过印第安人,当然这在美国被称为“开疆拓土”,而对其他国家来说那就是“镇压”。于是印第安人就给哈里森施了个魔咒,诅咒他一定会在任期内死于非命,并且在他之后的每一个以零结尾的年份当选的美国总统都会死于非命。哈里森总统举行就职演说的那一天天气特别冷,大家知道美国总统每次就职演说都是当选第二年年初的时候,正是寒冬,大家看奥巴马当选时的就职演说,也是在巨冷的一天进行的。结果哈里森总统在演讲的时候得了肺炎,没几天就死了。紧接着,二十年后的1860年,著名的林肯总统当选,林肯总统曾经打赢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但在当选总统以后,在任期内被种族主义者刺杀了。又过了二十年,1880年加菲尔德总统当选,结果在第二年,加菲尔德总统被人刺杀了。紧接着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1900年当选的麦金莱总统,他是被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刺杀了。再往后就是1920年当选的哈定总统,哈定总统倒是没有被人刺杀,但他有一次吃完螃蟹以后出现了过敏,居然因为过敏死了。又过了二十年,1940年著名的罗斯福总统当选,大家都知道罗斯福总统率领美国人民渡过了经济危机,解除了禁酒令,打赢了反法西斯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总统最后在二战即将胜利的时候,在任上病死了。又过了二十年,1960年美国历史上另一位被美国人民热爱的总统——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也是在任期内在达拉斯被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肯尼迪被刺案,而且这个案子到现在还没破,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谜。

后来在1980年当选的里根总统,最后也是遭遇了刺杀,一个闲得没事的富二代,因为爱上了朱迪·福斯特,就去刺杀总统。朱迪·福斯特曾在一部著名的奥斯卡电影《出租车司机》中饰演女主角,这位女主角爱上了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影片中的这个出租车司机就尝试过刺杀总统。这个富二代一看,原来朱迪·福斯特喜欢刺杀总统的人,于是他就去刺杀了里根,当时里根的保镖被打死了,里根的左胸中弹,也差一点儿被打死。里根总统的夫人南希,请来了一堆印第安人,做各种法事,做各种祈祷,最后里根活过来了。这次遇刺案之后,里根还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叫“枪不杀人,人杀人”。从里根之后,可能印第安人觉得惩罚了这些美国总统一百四十年也可以了,所以小布什总统虽然历经各种灾难,包括9·11事件等,任期内还打了各种各样的战争,但最后小布什总统还是安全结束了任期,终于把美国总统的这个魔咒结束了。你说这到底是迷信呢还是命运呢?谁也解释不清楚,但是美国历史上确实曾经有这么多总统被刺杀,而且全都是在以零结尾的年份上当选的总统,这也是美国非常神奇的一段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