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动荡支节 如解凝结

“大唐自立国以来,便在京师实行夜禁制度:『夜鼓鼓绝,街禁行人;晓鼓鼓动,解禁通行。』『夜鼓』即代表时至夜更的鼓声,『晓鼓』则表明黎明已至,新的一天即将开始。顺序依次是:日暮时,敲四百下夜鼓,城门、宫门关闭;再继续敲鼓四百下,坊里以及东、西市的坊门关闭;直到第二天五更二点,晓鼓响起,方才打开各门,准人出入。”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十二月八日深夜,天阴如铁,寒气笼罩下的长安早已陷入墨色一般的寂静中。

大唐自立国以来,便在京师实行夜禁制度:“夜鼓鼓绝,街禁行人;晓鼓鼓动,解禁通行。”

“夜鼓”即代表时至夜更的鼓声,“晓鼓”则表明黎明已至,新的一天即将开始。顺序依次是:日暮时,敲四百下夜鼓,城门、宫门关闭;再继续敲鼓四百下,坊里(长安城的规划,取《周易》“乾之六爻”之释义。全城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朱雀大街还是京城所治二县的分界线,其东为万年县,其西为长安县,合称为“赤县”),采用东西对称布局,南北向大街共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共十四条。又分成一百零九个里坊居民区和东、西两个集市,坊里及集市四周以围墙封闭,每面墙仅开一扇门,进出其中均需要通过坊门。因唐代长安实行宵禁制,坊门早晚都要定时开闭,以击鼓为准。)以及东、西市的坊门关闭;直到第二天五更二点,晓鼓响起,方才依时打开各门,准人出入。故而夜鼓又称“闭门鼓”,晓鼓则称“开门鼓”,二者通称“六街鼓”,号“鼕鼕鼓”。

夜禁时间始于一更,终止于五更,更直白地说,即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此期间,如若有人在城中大街上行走,则称为“犯夜”,依律要被负责巡逻治安的金吾卫逮捕,受到捆绑杖责,“笞二十”。无论官民,均一视同仁,往往有因受体罚而丧生者——

唐宪宗元和年间,宦官郭里旻酒醉犯夜,被金吾卫薛伾及韦纁逮住。郭里旻受不住刑罚,当夜死于杖下。唐宪宗庇护宦官,为此发怒,将薛伾、韦纁贬逐。

又有大理丞徐逖,在夜鼓绝后仍于街中行走,被金吾卫将军赵宜下令逮捕,当街杖责二十。大理寺(大理寺:中国古代的司法审判机构。秦汉时称为延尉。北齐时,确定以大理寺为官署名,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以大理寺卿为长官,正三品(隋之后各代均为从三品),少卿为其副职。后除元代外,历代因之。大理寺虽名义上为历代的中央审判机关,但各代的具体职权有变化。唐代大理寺主要负责审理中央百官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与刑部共同行使审判权。而号称中国古代最高司法机关的刑部要比大理寺晚很多,最早设立于隋朝,为“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刑部尚书,官秩正三品;其副职为侍郎,正四品下。唐朝时,刑部与大理寺一同行使最高审判权力。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主刑狱,为中央审判机关。大理丞官秩六品(赖瑞和先生在《唐代基层文官》中将唐代文官按品级分为三个层次:“唐人任官,一般都得从八、九品小官做起,然后按部就班升迁。五、六、七品通常已是中层官员,三、四品为高官,一到二品一般只用以酬勋臣,很少见。粗略而言,唐朝廷相当严格遵守这种依序授官的规则,很少例外。”),分判狱事,权力极重。徐逖这样级别的官员犯夜禁后都要受到严厉处罚,普通百姓更不必多说(也不是全无例外,《唐律疏议》:“京城每夕分街立铺,持更行夜。鼓声绝,则禁人行;晓鼓声动,即听行。若公使其文牒者,听。其有婚嫁,亦听。注云:‘须得县牒。丧、病须相告赴,求访医药,齐本坊文牒者,亦听。’其应听行者,并得为开坊、市门。若有警急及收掩,虽州、县亦听非时而开。”意思是,官吏因公干持有文牒,可以夜间在街上行走。普通百姓有婚嫁丧病等特殊情况必须夜行者,可向官府或本坊申请文牒,经检查后可夜出坊门。)。

当然规矩也并非一成不变,譬如朝廷惯例,每年正月初一元旦和正月十五上元灯会当日及节日前两天,长安夜禁放开,民众可以随意上街夜游,恣意狂欢。除此之外,别无例外。

今日为腊月初八,距正月初一元旦尚有二十余日,并非夜禁开放日,然长安城南明德门(明德门是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据考古发掘,确定明德门建制为最高等级五门道,即史书所记“天子五门道”,是名副其实的“大唐第一门”,与皇城正门朱雀门、宫城正门承天门共同构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重建,唐末毁于战火。)的西侧门(唐代制度:“凡宫殿及城门,皆左入,右出。”明德门的五个门道,东、西两端二门为车马出入通行,其次二门是行人出入,当中一门则是专供皇帝通行的御道。据考古发掘,确实也只有东、西两个门道有明显的车辙痕迹,且中间门道规格最高,道内的石门槛极其精致,上刻卷草花、线雕鸳鸯,顶面还有浮雕的卧狮。)却尚未依制关闭,对于一向戒备森严、进出有制的大唐京师而言,这是极不寻常的现象。

今夜冒着凛冽寒风守候在明德门的人还真是不少,除了该当值守城门的百余名金吾卫(金吾卫:唐代官署名,唐十六卫的两卫(左右金吾卫),是唐府兵制的结晶。掌宫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皇帝出行时,先驱后殿,日夜巡查,止宿时司警戒之责。因十六卫官署在皇宫之南,故史称“南衙府兵”,与屯驻于宫城以北﹑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组成的“北衙禁军”(募兵制的产物,是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的皇帝私兵)交错宿卫,相互牵制。中唐以后,由于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土崩瓦解,十六卫丧失战斗力,仅作为仪饰之用,唐朝廷依恃的是“北衙禁军”。金吾卫最高长官为大将军,正三品。大将军之下,有将军二人,从三品。)卫士及为首武官茅汇外,还有不少监门卫(监门卫:唐代官署名,唐十六卫的两卫(左右监门卫),掌宫殿诸门禁卫及门籍。门籍是一种悬挂在宫殿门前的记名牌,上面书写官员姓名、年龄、身份及特征等,大臣可凭借它经监门官审核后进出宫殿大门。门籍制度最早可上溯到汉代,《汉书》注引应劭:“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相貌及身材特征等),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唐代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推行门籍制度管理宫城诸门。门籍每月更换一次,主要适用于两类人:一类是百官(文武官九品以上),另一类是宫中值宿官吏及一般服役人员。百官凭借门籍进出宫殿门,左入右出;而宫中服役人员及值宿官吏从便门出入。)及神策军(神策军:唐代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从天宝十三载(754年)哥舒翰在磨环川设立开始计算,到天复三年(903年)被正式废除,一共经历了149年的历史。由于唐朝皇帝猜忌武将,任由宦官掌握了神策军领导权,自此宦官集团全面介入朝政,以神策军为工具控制皇权,甚至可以操控皇帝的生死及废立。)军士。

唐朝制度,金吾卫担负京城巡警、执捕奸非及皇帝禁卫扈之责,监门卫掌管皇宫门籍,神策军负责保卫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三军各司其职。监门卫侧重皇宫门禁及守卫,与城禁无干,此刻却与金吾卫、神策军同时宿卫在“大唐第一门”明德门,堪称咄咄怪事。

监门将军独孤宣一身紫服(唐代官员还有严格的服饰品级制度: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斜罩铠甲,眉头紧蹙,时不时地用手握剑柄,不由自主地摇动剑身,其腰间所挂鱼袋(唐代高级官员都有一个表示其身份的鱼符,以袋盛之,称为“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五品以上官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亦随之摆动。虽只是一个极细微的动作,却显示其内心极不平静。

另外两军的领头长官,金吾卫中郎将李贞素及神策军击球将军苏佐明,亦各是惴惴不安,一脸忧色。

在场将士中,只有一人面色平静,即今晚当值明德门的金吾卫武官茅汇。

茅汇甚是年轻,其神色与其说是平静,倒不如称漠然更合适——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似是冬夜寒风席卷走了他身上的所有热气,即便他人还在呼吸,意识也变得僵硬麻木。

这份气度,与茅汇的年纪极不相称。他年仅二十三岁,新近擢升为左金吾卫兵曹参军事,是左、右金吾卫中最年轻的中级武官。此官职掌武官选举、兵甲器仪、门户营钥,烽候传释事,本与京城巡防无干,然金吾卫有轮值制度,即使贵为金吾大将军,也不例外。今晚凑巧是茅汇第一次轮值明德门,便遇到了有人强行介入、不准按时关闭明德门城门一事。

唐朝礼法森严,城门启闭制度非常严格,殿门、宫门、城门、坊门启闭都有特定时间(唐长安城内存在不同等级、类型的门,出于都城防卫的考虑,对不同级别城门的开关顺序、时间等都有严格规定:城门左入右出,开则先外后内,闭则先内后外。城门启闭时间根据鼓声而定,击鼓以漏刻为准。城门启闭最初由人员相互传呼进行,后经马周(贞观名臣)建言,改以鼓代之。拂晓,承天门击鼓,一刻后开启皇城门、京城门,第一鼕鼕鼓声之后开启宫城门、左右延明门及乾化门;第二鼕鼕鼓声后,开启宫殿门。夜幕降临,第一鼕鼕鼓声后,关闭宫殿门;第二鼕鼕鼓声后,关闭宫城门、左右延明门、皇城门及京城门。京城门与皇城门在同一时间内开关,宫门在其前关,其后开。只有在极特殊情况下,才会推迟开门时间,如大明宫的建福门、望仙门本来五更开门,与里坊开门时间一致,唐肃宗时发生了吐蕃囚犯从金吾卫逃脱事件,自此开门时间推迟。),唐廷为此而专设城门郎一职。城门郎源起于汉代的城门校尉,隋朝时才改称城门郎,隶属门下省,从六品,下统门仆八百人,专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启闭等事。

城门郎听起来只是个“门官”,但在唐代却属于清要官职,唐廷甚至明确规定不准流外官(唐代官制体系可分为流内、视流内、流外、视流外四种。凡在九品官内的都是流内官,即将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共为十八个等级。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实际上有三十个等级,武官散官等级是三十二等。这些等级总称为流内官,为正式文武官员。流外官则是充任各衙门的具体办事人员,统称吏员,他们没有品级,按年度对其功过行能进行考课,经三考逐级升转,转迁时均要试判(一种考试方式),最后可以经考试入流,成为正式品官。视品官则是一种特殊的官称,没有正式品位而以一至九品的入流品官对待的官员,如唐代的萨宝府萨宝、袄正等皆视为流内官。视品官在法律上也享受规定的特权《唐律疏议·名例》“以理去官”条:“赠官及视品官,与正官同。”《疏议》:“若以视品官当罪、减、赎,皆与正官同。”但视品官又稍异于正官,唐律规定,视六品以下,不在荫亲之列。)和视品官担任城门郎。出任此职者,多出身显宦家族,通过门荫入仕,如名将薛仁贵之子薛讷便曾任长安城门郎。

虽说城门郎地位颇尊,且升迁极其容易,但也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城门启闭时间是长安的官方时刻表,不容出现丝毫纰漏,若是城门郎及属下门仆失职,处罚极为严厉。唐律规定:“闭门进钥违迟者,殿门杖一百、宫门及宫城门杖九十、皇城门杖八十、京城门杖七十;开门出钥迟者,比进钥迟者各减一等,即殿门杖九十、宫门及宫城门杖八十、皇城门杖七十、京城门杖六十。”

这还只是延误之罪,若是未承敕令,便擅自开闭城门,当事者均要被处以绞刑。这“当事者”,既包括主管城门启闭的城门郎,亦含有当值城门的金吾卫武官。

如遇紧急情况,必须在夜间开启城门或殿门,城门郎须得将要开之门写以文书,送达中书省及门下省等相关部门,再与监门卫当值的监门将军及金吾卫中郎将一道至阁门上奏,请求皇帝批示,得到允准后,方可对勘合符开门。且须得城门郎、监门卫、金吾卫三方在场,以相互制约,预防出现突发意外情况。

今晚显然出现了唐律中规定的特殊情况,除监门将军独孤宣和金吾卫中郎将李贞素外,城门郎韩辽亦在场,其手中所握黄铜锁匙,正是明德门西侧门的钥匙。

韩辽三十岁出头,河东人氏。其祖父曾任陕州刺史,父亲任过长安县令,他本人未经科举,以门荫入仕,几经迁转后,由万年县尉(唐初依隋旧制,地方上有州(郡)、县两级。据《旧唐书》,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有358州,1551县。州县均按其地位之轻重,辖境之大小,户口之多寡以及经济开发水平之高低分为上、中、下三等。三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五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以上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其余为下县。近京之州称辅州,京都所在县名赤县(包括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太原、晋阳),京之旁邑谓畿县(即京兆、河南、太原所管之县),此外还有望(繁华重要之地)、紧(重要之地)等级,一般也是按户口多少而定的。州的长官为刺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后复称州,上州刺史从三品,中、下州刺史皆正四品下。县的长官不分大小统称令。京县令,正五品上;畿县令,正六品上;上县令,从六品上;中县令,正七品上;中下县令,从七品上;下县令,从七品下。县尉为县令佐官,掌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其职掌包括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是县级政府中具体负责庶务的官员。京县尉从八品下,下县尉从九品下。)迁任城门郎。其人面容肃穆,一身官服一尘不染,相比于独孤宣、李贞素、苏佐明等人的忐忑,显示出一份与众不同的庄重与老成。

这份老成,源于韩辽就任万年县尉时期。

县尉虽然只是从八品的官职,万年县却是天子脚下的京县,为大唐诸县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县”。

大名士韩愈有诗句道:“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韩愈本人曾担任过几个月的京兆尹,尚有此感慨,足见京城人口众多,各色人物聚集,盘根错节。京师长官不好当,京兆尹换得很勤,早在西汉时就有“五日京兆”一说,也大略可见长安情势极为错综复杂。

万年县更是天下最难管理的地方之一。行走在大街上,随意遇到一名毫不起眼的老者,便可能是三品致仕官员。而皇亲贵戚更是多不胜数,即便是市井中的三教九流,亦不乏厉害角色。

韩辽经历过不少风浪。他曾见过市井中有百姓随意吃着皇宫才有的洞庭贡桔,暗中追查,方才知道对方是本领高强的神偷。他也曾听说西市有一名卖胡饼的老者,一直被闲汉地痞欺负,某一日,有路人出面为老者打抱不平,反被恶人打得满脸是血,老者突然出手,将一干恶霸打得哭爹喊娘,旁人这才明白老者平日藏拙露怯,实则为深藏不露的绝顶高手。诸如此类的异事还有许多许多,所谓京畿之地,人物之多,风土之异,人情之殊,无奇不有,无怪不生,绝非虚言。

兼之韩辽迁任城门郎后,主掌宫门门禁,就连大明宫亦是其管辖范围,算是见过大世面,因而对眼前沉重且压抑的局面并不如何以为意。他只是默然静候在一旁,相比于金吾卫武官茅汇的冰冷,更多了几分期待,就像是温婉贤淑的妻子,在等待丈夫归来。

城门内外一片肃静,没有人言语。然天气实在太过寒冷,冻得簌簌发抖的击球将军苏佐明最终还是忍不住先开了口,问道:“都四更天了,怎么还不回来?”

这是一句不需要明确答案的问话,苏佐明也不过是随口一句,想缓和一下明德门内外冰冷到窒息的气氛,然韩辽、独孤宣等人只是简单扫了他一眼,均没有接口。

苏佐明是在场品秩最高的官员,又在天子禁军神策军任职,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却当众遭受冷遇,倒不是别的原因,而是这位神策军将并无才干,也无战功,之所以平步青云升为将军,仅仅是因马球打得好。

唐代立国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出于练兵考虑,“令习打球”,马球运动于是在皇室中兴起,之后蔚然成风。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便球技不凡,曾率领宫廷球队战胜了来访的吐蕃球队。他当上皇帝后,仍然击球不辍,直到花甲高龄,还同羽林军将士在骊山(骊山:位于今陕西西安华清宫景区。因西周时系骊戎国国地,故名,是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秦时,秦始皇选中骊山为其陵寝所在地,留下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军阵;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则在骊山华清宫上演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华清宫外舞马台旁的球场(唐代华清宫东设开阳门,其外有东花园、球场、舞马台、斗鸡台等游乐场所;西设望京门,其外有芙蓉园、看花亭等赏花场地;南设昭阳门,通达骊山游乐风景区。据《临潼县志》记载:“大小毬(球)场,在宜春亭北门外,曰毬场,其西曰小毬场。又东有舞马台。又东有椒园、摘椒亭、东瓜园。”)上策马奔驰,一较高下,“珠球忽掷,月杖争击,并驱分镀,交臂迭迹”,比赛十分激烈。

唐玄宗又以马球为“用兵之技”,诏令全国军队开展马球运动,此举将马球“示于天下”,令马球普及于军队中,继而又发展深入民间,成为一项全民性运动。每每有马球比赛,观众动辄数千人,场面十分热烈,甚至还出现了女子马球运动(马球是骑在马上,以棍击球,这要求有精熟的骑术和充沛的体力。由于生理所限,当时女子打马球多不骑马,而是骑驴或是步行。关于唐代女子骑驴击球的记载,初见于唐代宗时,剑南节度使郭英乂曾“聚女人骑驴击鞠”,从而开“驴鞠之风气”。唐敬宗即位后,也下令宫中教坊组织伎女“分朋驴鞠”,以供皇帝观看取乐。唐诗人王建(本书关键角色)亦有《宫词》记录寒食节时宫中宜春院伎女以踢球(步行)为乐:“宿妆残粉末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白打”即指两人对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唐球风日益炽盛,马球高手层出不穷,内中不乏皇亲国戚、朝廷显贵,如唐中宗驸马杨慎交、唐德宗朝名将李晟等,都喜好打球,而且显名于时,分别在靖茶坊、永崇坊各自宅第自筑球场。唐德宗朝徐、泗、濠三州节度使张建封亦是马球高手,不换公服,驰聚于球场中,挥击应手,时而侧身转臂著马腹,时而俯身仰击复旁击,时而未拂地而还起,时而乍从空而侧迥,百发百中,如电如雷。韩愈在徐州观看张氏比赛后,慨叹道:“深感习战非为剧。”

就连被唐太宗称为“入吾彀中”(据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私下去端门视察,看到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很是得意,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有为人士,都已为我所用。)的进士,也习惯以球赛的方式来庆祝进士及第,即世所知名的“月灯阁球会”(唐代进士发榜后,新科进士照例要去浐水西岸的著名球场月灯阁聚会,但这聚会不是吃吃喝喝,而是挥杖上场,击打马球,一展风采,此即“月灯阁球会”。南宋陈元靓撰《岁时广记》卷一七《清明》“宴进士”条引《辇下岁时记》云:“清明新进士开宴,集于曲江亭。待宴饮结束,则移乐泛舟,又有月灯阁打球之会。”每逢月灯阁球会,观众多达数千人。据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记载:乾符四年(877年,晚于本书故事发生时间877年),新科进士按照惯例于月灯阁聚会打球。当时球场被左、右神策军霸占,不肯相让。新进士刘覃毛遂自荐,独自上场和两军打球将较量。只见他“驰骤击拂,风驰电逝”,少顷策得球子,“向空磔之,莫知所在”,令神策军打球将威风扫地,俛而去。获胜的学士一方则欢喜雀跃,均称文弱书生的球技迥出于打球军将之上,“时阁下数千人,因之大呼笑,久而方止”。)。

历任皇帝也多有球技出众者,除唐玄宗外,唐代宗、唐穆宗等均是马球高手。而当今敬宗皇帝年仅十八岁,跟其父唐穆宗一样,性好嬉戏,更是马球的狂热爱好者,还由此创造了“击球将军”的官衔,作为神策军军将名号,苏佐明即是大唐历史上第一位击球将军。

苏佐明开口发问,却不见人应,一时颇为尴尬,其手下年轻军将秦诚上前一步,低声告道:“圣人(圣人:圣人、圣上、大家、天子均为唐人对皇帝的称呼。)通常都是要四更以后才会回来的。”

苏佐明心中恼怒,没好气地斥道:“你以为某(某:我的意思,唐人自称,不分贵贱。曾有工匠在名震天下的名将郭子仪家中修墙,郭子仪对其称“某”,而工匠回话亦自称“某”。)不知道吗?”

秦诚二十余岁,他跟苏佐明一样,也是因为马球技术高超而得志于神策军中。其人职位不低,却当众在上司跟前碰了个大钉子,可谓极失颜面,遂默默退到一旁。

金吾卫武官茅汇亦是马球高手,经常代表金吾卫出战神策军,与秦诚算是马球场上的对手,二人私下交情也不错,时不时地在长乐坊徐氏酒肆相聚饮酒。本来一脸冷漠的茅汇忽尔转过头来,重重看了秦诚一眼,隐有抚慰之意。秦诚摇了摇头,似是并不以苏佐明态度为意。

刚好此时有马蹄声隔空传来,随即有神策军军士奔进来告道:“圣人銮驾就快到了!”

苏佐明忙扬声高叫道:“准备迎驾!”

原来今晚明德门破例未按时关闭,是因为皇帝外出未归。且皇帝也不是因为什么军国大事离开长安,而是去了终南山打野狐。

当今天子李湛,十五岁便登大宝之位,是唐朝立国以来即位时最年轻的皇帝。其人活泼好动,自即位后,便将朝政置之一旁,只热衷于三件事:一是徒手搏斗;二是击打马球;三是捕捉狐狸。

前两件事倒还好说,不必出宫就能解决,神策军中多有力士及马球高手,大明宫麟德殿更是设有皇家马球场,器物一应俱全。李湛即位后,又出资万贯,专门在全国各地选拔招募力士。又嫌麟德殿马球场不够豪华,大兴土木,将清思殿(清思殿位于大明宫左银台门内、太液池东南,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北郊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东北部。所谓清思,本指供皇上清思的地方。据《新唐书·穆宗纪》:“皇帝崩于清思殿。”而卷二四三长庆四年记“上(唐穆宗)崩于寝殿”,可见清思殿在唐穆宗(唐敬宗生父)时为皇帝寝殿,且是唐穆宗过世之所。)予以扩建装修。内外建筑大量采用彩色琉璃瓦,还动用了三千片铜镜及十万番(番:古代计算纸张的单位。箔片虽为金属,但因锻打后薄如纸张,亦用“番”来计量。)黄、白金箔进行装饰,富丽堂皇,蔚为奢华。清思殿院落宽大,马队可以任意来回驰骋,马球场地面用油浇筑,“平望若砒,下看犹镜”,极其坚固。这些都是劳民伤财的事,花费巨大,但皇帝生性好玩,正直大臣无力劝阻,只能随他折腾。

但李湛的第三件爱好就很有些麻烦了。狐狸生性警觉,多在夜间外出觅食,李湛既喜猎狐,亦得晚间守在山间。皇帝是一国首脑人物,本不该轻易离开皇宫中枢之地,一旦出猎,必是兴师动众,惊扰地方。这倒也罢了,偏偏李湛登基之后,是非不断——

先有平民徐忠信无端闯入浴堂门(大明宫有浴堂殿,殿前有浴堂院,院前有浴堂门。据《新唐书·裴延龄传》,唐德宗与裴延龄语:“朕所居浴堂殿。”唐德宗也曾在浴堂门召对学士。又据《新唐书·李吉甫传》:“(李吉甫)图上河北险要所在,帝(唐宪宗)张于浴堂门壁。每议河北事,必指吉甫曰,朕日按图,信如卿料矣。”可见浴堂殿地处内宫,浴堂门是密近之门。),引发了一场大骚乱。

接着又有卜者苏玄明与张韶等数百染工以送染料为名入宫,忽然杀入左银台门,图谋不轨。当时已是深夜,李湛尚未就寝,在清思殿击玩马球正酣,听到喊杀声后,大吃了一惊。又听说叛贼谋变,且已封闭了浴堂门(浴堂门为清思殿向南出宫必经之门。),便匆忙逃入左神策军军营避难(神策军分左、右两军,各有中尉统领。右神策军驻扎在大明宫西侧,左神策军驻扎在大明宫东侧,两军素来不和。唐宪宗在位期间,左神策军得宠,然唐宪宗暴毙后,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被杀,而吐突承璀素来是唐穆宗的反对派,所以唐穆宗即位后右神策军取得了优势地位。唐敬宗子承其父,亦偏爱右神策军,尤其宠信右军中尉梁守谦。左右两军每每同场较技时,唐敬宗不但公然给右神策军加油,即使在右军已输的情况下,还以皇帝的身份强行出面干预,裁判右军得胜。张韶事变时,唐敬宗本打算投奔右神策军,左右内侍因左军军营更近,劝道:“右神策军太远,恐怕半路遇到强盗,不如投奔左神策军。”唐敬宗虽不愿意,但保命要紧,便勉强同意。左神策军被冷淡多年,中尉马存亮听说皇帝驾临后,急忙出迎,亲自将唐敬宗背负入营安置。但即便如此,唐敬宗仍然宠幸右军,在叛乱平定后对右军大加赏赐。),情状极为狼狈。左神策军中尉马存亮随即派兵将两位太后(指唐敬宗生母王氏(唐穆宗嫔妃)及祖母郭氏(唐宪宗元妃),二人均无皇后名号,均是在儿子当上皇帝后才得进太后封号。郭氏即郭子仪孙女,母为升平公主(唐代宗之女),其事迹参见同系列小说

张韶事件一度震惊朝野,竟有普通民众能轻松杀入大明宫皇帝寝殿。有大臣认为,这是因为唐敬宗一味沉湎于游乐所致,力劝皇帝不要经常出宫,以免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李湛却认为有惊无险,不必大做文章,依旧变本加厉地玩乐,花样不断翻新。

某日,李湛突然想去骊山游幸,至温泉洗澡,群臣均极力劝阻。左拾遗张权舆当即叩头进谏道:“自周幽王以来,凡是游幸骊山的帝王,均没有好的结局。秦始皇一统六国,何等伟大,然葬在骊山后,国家二世而亡。玄宗皇帝也是在骊山修行宫(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每年十月都要前往华清宫,且携带大批皇亲国戚、名门豪族一同前往,共同享乐。杨贵妃彼时得宠,杨氏兄妹出游阵容最为奢华:“(杨)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烂芳馥于路。”唐诗人元稹有诗记道:“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在路中。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而有安禄山史思明之乱。先帝穆宗皇帝去了一趟骊山后,享年不长,回来就驾崩了。”

不想这番话反而激发了年轻皇帝的逆反心理,李湛奇道:“骊山竟有这么凶恶吗?”遂当场拍案道:“越是这样,朕越是应当去一趟,好验证张卿的话。”于是不顾众臣阻拦,坚持前往骊山。

回来后,李湛还不无得意地告诉身边内侍道:“那些向朕叩头的人说的话,也不一定都可信啊!”

自此,皇帝再也不把臣下的意见当回事,今年入冬之后,更是频繁出城,前往终南山中狩猎,且美其名曰“打夜狐”。

韩辽、独孤宣、李贞素等人所担心的,自然是皇帝出行的安全问题。这安全,还不独是唐敬宗李湛本人的,也干系到明德门在场的每一个人——

皇帝稍有闪失,不独扈从者要尽数论罪,就连他们也要受到牵连。一年前的张韶事件,凡叛贼所经过的宫门,当值者无论军士、宦官,均以玩忽职守罪名被判死刑,后来还是左神策军中尉马存亮求情,这才改为杖责。

众人之中,以神策军击球将军苏佐明忧虑最为深重。其实他忧虑的倒不是李湛的人身安全——皇帝出行,有大量神策军军士随行,终南山靠近长安,处于京畿之地,不会有什么事——而是皇帝归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李湛自幼骄纵,登上大宝之位后,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愈发蛮横,待人苛刻之极,近乎于狂暴无常。身边内侍偶有小过,轻则辱骂,重则捶挞、配流、籍没,就连身居高位的大宦官也逃不过此厄运。彼时大宦官均在宫外置有豪宅,而李湛经常一拍脑门,便要出宫游乐,许遂振、李少端、鱼弘志等大宦官都是因为住在宫外,一时追随不及,惹怒了皇帝,受到削职处置。最可怕的是,年轻皇帝精力旺盛之极,每每捕捉夜狐回来,意犹未足,还要继续饮酒作乐。醺醉之后,愈发肆无忌惮,总是莫名发怒,那时便总有人要倒霉。

苏佐明所顾虑者,便是隐约觉得今晚的霉运有可能会落到他头上。他新近被拔擢为击球将军,皇恩宠遇正浓,本该随侍在李湛身边,时刻不离左右。只是今日天冷风大,白天还飘了零星小雪,他料想皇帝兴致再高,也不至于冒雪出宫,遂去了平康坊青楼饮酒,不想李湛偏偏今夜出了城。他得到消息时,已不及追随,只能苦守在明德门,等皇帝归来时迎驾。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即便以他禁军第一红人的身份,也只是心怀忐忑,难以预料。

不一会儿,便有小队神策军预先抵达,众人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似乎天气也不那么寒冷了。

又过了一刻工夫,马蹄得得,大队骑士风驰而至,领头的正是年轻的敬宗皇帝李湛。火光映照着他的一张驴脸,远远便能看出兴致不高,显是今夜“打夜狐”不顺,未能有所斩获。

到明德门前时,李湛勒住马头,减慢了速度。苏佐明虽然心中有些打鼓,仍不得不上前道:“臣苏佐明等……”

一语未毕,便听到“驾”的一声,苏佐明忙让到一边。李湛竟是看也未看迎驾诸臣一眼,便策马穿越城门而去。

苏佐明大骇,却见队伍中的宦官刘克明朝自己连使眼色,又连连挥臂,做出打马球的姿势,这才有所会意,忙命人牵过坐骑,翻身上马,率军去追皇帝一行。

刹那间,一干神策军走得干干净净。监门卫将军独孤宣、城门郎韩辽及金吾卫中郎将李贞素尚要负责皇宫宫门的启闭,亦率人扈从皇帝而去,现场只剩了金吾卫当值卫士及城门郎下属门仆。门仆手持长官韩辽交付的钥匙,征询地望向金吾卫领头武官茅汇。茅汇轻轻叹了口气,道:“关门吧。”

城门轧轧合上,到一半时,忽有一只大鸟莫名自空中坠毙,正好落在城门前。那大鸟全身赤红,形状似鸭,翼广丈许,口中滴血,看起来十分诡异。

门仆颇有些见识,称这鸟名“鬼车”,别名“九头鸟”,昼盲夜了,只在漆黑的夜空来回盘旋,专门吸食人类魂气。

众军士闻言,皆惊疑不定,认为有鬼车落于明德门前,是为大凶之兆。茅汇遂果断上前,以剑挑起大鸟尸首,告之无须相信此等民间妖言。军士皆信赖敬重茅汇,闻言释怀。

独门仆连连摇头道:“鬼车妖鸟,载鬼一车!这是大凶之兆!大凶之兆!”

半年后,茅汇意外卷入“牛李党争”,受武昭一案牵连,被判流放崖州,到崖州后不久,即溺海水而亡。

又过了半年,敬宗皇帝李湛再次在某个冬夜出宫“打夜狐”,夜猎回宫后,继续饮酒作乐,令宦官刘克明、击球将军苏佐明等人作陪。酒酣之时,李湛又下令召集人手,到马球场上来了一场对抗赛。

就在李湛入内室更衣时,刘克明、苏佐明随之而入,拔刀杀死了皇帝。李湛登基时,是唐朝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意外被害时,年仅十八岁,同样也是唐代享年最短的皇帝。他也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二位死于宦官之手的皇帝,前一位是他的祖父唐宪宗李纯。

这一天,是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辛丑日,距离鬼车妖鸟坠落明德门之夜,刚好整整一年。

唐敬宗性情躁急,以其种种暴虐离奇行径来看,刘克明、苏佐明弑杀皇帝之举只是为了自保。昔日大宦官梁守谦、王守澄参预谋杀唐宪宗,拥立宪宗不喜欢的太子李恒即位,是为唐穆宗。唐穆宗登基后,将宪宗亲信和宠臣分别处以杀罚贬斥,唯独梁守谦、王守澄因拥立之功而一跃成为宦官首领人物,王守澄任枢密使,梁守谦任右神策护军中尉。刘克明等人也想学昔日王守澄等人,立即矫诏,命翰林学士路隋起草遗制,令敬宗弟绛王李悟暂时代理国事,以此获得拥戴首功。

刘克明等人又想撤换当政宦官,进一步取代王守澄等大宦官的地位。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军两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得到消息后,大为恐慌,立即联合起来,调发左、右神策军入宫,将包括绛王李悟及刘克明在内的一干人全数诛杀。又派兵前往十六宅迎敬宗异母弟江王李涵,立其为帝。李涵即位,更名昂,是为唐文宗。

唐文宗即位后,梁守谦心中不安,请求致仕,退归私第,不久后暴毙。王守澄接任右神策中尉的职务,控制神策军大权。其人其时兼掌军政二权,大权在握,就连文宗皇帝对其也只能是俯首帖耳。

此时的王守澄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一手扶持上去的文宗皇帝并不是真心感激自己,李昂自登位起,便心怀浓烈的杀机。而最终将王守澄置于死命的人,也不是软弱无能的皇帝,而是他身边最亲信的人。